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出版

来源:| 作者:| 浏览量:2442 [收藏]

在历史上,中国蝗灾的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水灾、旱灾、蝗灾这三大自然灾害,使古代人民饱受其苦。在突如其来的水灾、旱灾面前,人们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对蝗灾,人们却有更强的驾驭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防治方法控制蝗虫数量的扩大,也可以通过改造蝗区达到防止蝗虫的发生乃至根除蝗害的目的。

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蝗灾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为唐代以前、唐至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几大部分,每部分对蝗灾发生情况、治理策略、治理特点、社会意义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附录对历朝历代记载的蝗灾史料进行了汇编,以便学人研究。


 

意义:

殷墟五号墓出土的玉蝗虫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对蝗虫生活习性的认识、蝗灾的成因及发生特征、治蝗措施的总结等方面做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历史性探索,为把中国灾害科学推向新阶段准备了条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蝗史与治蝗史领域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全面、深入、系统的专著,将蝗灾和治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完成一部中国蝗灾与治蝗通史,是本书的一个目标。其意义具体而言:

一、系统厘清古代蝗灾发生情况和总结地域分布特点,正确评估其对社会的影响,有益于现代社会对蝗灾发生地域的认识和预防蝗灾的发生。这也是现代治蝗体系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现代治蝗事业提供分析材料,提高全国对蝗灾的预测预警能力。

二、古代保留下来的行之有效的治蝗、除蝗技术与组织管理方法,将会给现代治蝗工作提供借鉴。

三、通过研究再现蝗灾和古人抗灾实态,展示当时技术水平,弘扬先人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对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以及增强有效的抗灾能力都具有现实作用。

四、在学术上,对蝗灾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不仅对中国蝗灾与治蝗研究的深入有积极意义,而且所形成的个案研究模式,将对其他灾害史研究提供借鉴。


 

特点:

一、一部先秦至民国时期的蝗灾与治蝗通史。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确切时间记载的蝗灾是在西周时期,具体使用的文字是“螽”或“蝝”。汉代因蝗灾频繁,蝗灾资料要完备许多。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蝗灾范围相对秦汉来说进一步扩展。唐代成为中国捕蝗史上由消极应对向积极捕除转变的朝代。宋元时期蝗灾越来越严重,宋代是立法治蝗的滥觞。明清时期因为史料留存丰富,蝗灾记录更为翔实。清代防除蝗蝻的技术集古代之大成,是在传统治蝗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民国蝗灾发生周期受人为影响较大,如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军事活动的频繁,蝗灾周期较前代明显缩短,带来的社会危害较前代更严重。

二、图表丰富,数据翔实。书中图表众多,既有横向的蝗灾发生频次图,又有纵向的各个省份蝗灾次数对比表,数据清晰,一目了然,使读者对蝗灾发生的情况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还有摘录自古代治蝗书的捕蝗图,能对古人的捕蝗方式有更直观的了解。

唐五代时期蝗灾发生地分布图

两种扑蝗图(采自 [清] 钱炘和《捕蝗要诀》)

三、史料详尽,内容完整。附录对历朝历代记载的蝗灾史料进行了汇编,多达300余页,篇幅较大,史料丰富,可为后人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

倪根金等 著

16开  精装圆脊  2册

290.00元


作者简介:

倪根金,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农业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农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史》编委、广东省政协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林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古农书研究。主持2016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参与《中华大典·农业典》(担任《农业典》副主编)、《中国农业通史》(农业部重点课题,“隋唐五代卷”负责人)、《广东通史》(主要撰写者之一)等多项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