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评《李龙潜文集》

来源:本站| 作者:王亚茹| 浏览量:3513 [收藏]

李龙潜先生长期从事明清经济史、香港史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他辛勤耕耘,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成就卓著。《李龙潜文集》汇集了他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是他留给史学界的又一力作。

2019年12月,齐鲁书社出版了《李龙潜文集》这一洋洋三十五万余字的大作。该书继承了李龙潜先生的遗志,汇集了他生前已刊和部分未刊的学术论文、书评和历史小品文等,主要是社会经济史方面的成果,以告慰其一生笔耕之事业。

《李龙潜文集》一书凡三十篇,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术论文,共十一篇,占本书的篇幅最重,主要涉及明清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各方面内容,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论证严密;第二类是书评,共七篇,从内容、特点、研究方法、出版意义等方面对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罗香林《客家源流考》、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等著作进行了评述,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观点鲜明;第三类是历史小品文,共十二篇,题材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该书编排合理,每篇自成一个体系,上下篇并无承接关系,便于阅读。

笔者近日披阅此书,颇有感触,今择其要者,略陈浅见,恳请方家指正。

一、史料翔实,论证有据

李龙潜先生治学严谨认真,治史讲究章法,他极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搜集到的史料必做认真的考证、鉴别和辨伪,以保证论证有理、论证有据,这在本书中有很大的体现。比如《也评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文,共七万余言,长达八十七页,前后历经三年写成,耗费了作者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是附录部分,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列出了五十一条《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的引文及说明错误,并从史料着手,将原书引文一一查找对照,对黄仁宇的观点和结论逐条批驳,做到论从史出。如第二十条,黄仁宇原书为“例如在顺德,均徭是按每石民米0.1403两白银的比率征收”,李先生追根溯源,查阅原书引文《万历顺德县志》卷三《赋役志第三》,发现书中载“每石派银一钱四分七厘三系”,也就是每石派银0.1473两。虽然只是一个数字抄录错误,但依然可以看出李龙潜先生读书之认真、做学问之严谨,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李先生在史料搜集应用方面的用力之勤、功底之深、积聚之厚,素为大家所赞赏。

二、“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小题大做”是梁方仲教授进行经济史专题研究的选题方法,所谓“小题”,指的是研究经济史的选题要具体,切忌空泛;所谓“大做”,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大量搜集资料,务求本末具备,源流兼探,二是把某一具体专题置于时代经济背景中作综合考察,以求得对整个社会经济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李龙潜先生师从梁方仲教授,继承了梁先生的这一研究方法,并将其发扬光大。本书中的几篇明清史研究论文,均遵循了这一原则。如《明代南京马快船考释》一文,从南京马快船这一具体选题着手,将其置于明朝这一宏阔的背景之下,从南京马快船的由来及任务、甲夫的佥编制度、马快船的打造和维修、管理机构和差拨、营运中的弊端及改革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究,最后上升到南京马快船对明代国计民生的影响,它完全为明代封建王朝交通运输服务,虽然为皇室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便于客商逃避税收,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损失;便于私盐买卖,打击官盐的流通等。“入手处不妨小,所见及者则不能不大。”做学问和做事都是如此,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一步步向前推进,不能总想“一口气吃一个胖子”,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李龙潜先生的治学之道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做学问需要静下心来,“慢工出细活”,要从“小”处着眼,“小题大做”,方能以小见大,在某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三、选题新颖,视角独特

郎加明曾经说过:“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对于历史学研究而言,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要么是出土了新的考古资料,要么是选取了新的研究视角,后者比前者更加困难,毕竟已经有无数前辈同仁耗费了无数心血在历史研究中。面对这一现状,李龙潜先生并没有畏缩不前,他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求寻得新的研究思路。他曾经说过:“只要是明清的书籍,不管多贵,不管什么版本,我都会买下来的。”这都为他后来取得如此高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在本书中,有多篇文章都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言,关注前人所少关注之事。如《试论清代华南海运贸易的特点——以南海遇难船资料为中心》一文,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围绕清代中国南海遇难船资料,探究华南民间海运贸易的发展和特点。李龙潜先生写这篇文章时,南海问题正“热”,李先生紧跟形势,写就了这篇文章。当时,清代中国帆船在南海遇难的个案资料,大多藏在朝鲜《备边司誊录》和琉球王朝的外交文书《历代宝案》中,这些都是研究清代国内和国外贸易以及各地经济文化的极其珍贵的史料,可惜作者未能见到,后来在日本关西大学松浦章教授的著作中发现了两书的节录资料,从而有了本文的诞生。由此可见,一篇好文章的诞生有时也需要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当然,一项研究、一部著作除了本身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也不可避免存在某些不足,《李龙潜文集》同样有可以改进和深入的空间。如选录标准问题,“学术论文”和“书评”两部分比较合理,但“历史小品文”这部分比较散乱。什么是历史小品文?王晓燕认为:“历史小品文专指介绍历史知识的文体,是以小品文形式承载史事及历史人物,托古寄怀、借古讽今的表现形式。”根据这一解释,《诲人不倦——深切怀念导师金应熙》和《回忆陈乐素教授二三事》这两篇文章不属于历史小品文。但瑕不掩瑜,是书仍然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文章何堪与世争,胸怀辽阔自峥嵘。不求秦宓虚谈论,俯首工农作老兵。”这是谢国桢先生寄赠给李龙潜先生的诗,李先生奉之为座右铭,一生都在践行此事:面对浩瀚学海,踏实向学,以广阔胸怀博采众长;面对莘莘学子,兢兢业业,以奉献精神教书育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龙潜文集》汇集了李先生的诸篇大作,装帧精美,内容包罗万象,是值得品评与珍藏的佳作!

图书推荐

App导航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总编室电话/0531-82098512

办公室电话/0531-82098520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ll the love by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5-2030盗版必究.鲁ICP备09077670号-1
欢迎关注我社微信 关闭
微信公众账号:
qilushushe